行业动态
消泡剂的发展史介绍
德国物理学家 quincke 在 19 世纪首次提出了化学方法消泡,如乙醚蒸汽可消除肥皂泡。到目前为止,消泡剂已经历 4 次更新换代。
第 1 代消泡剂主要以矿物油类、醇类、酰胺类、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等为代表,目前在制浆造纸行业中应用较多的是高碳醇类消泡剂。
第 2 代消泡剂为聚醚类,其主要成分聚醚是由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组成的线型共聚物。聚醚类消泡剂主要利用其溶解性与温度间的关系特性进行消泡。温度升高至浊点时,聚醚分子链节由曲折型转变为锯齿状,聚醚分子亲水性降低,呈不溶解状态,可吸附于气泡表面并降低其表面张力,致使气泡破裂。
第 3 代消泡剂为有机硅类。具有结构稳定和疏水性能强的特点;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多支的结构特性使其同时具备良好的低温性能、配伍性能和环境相容性;且其疏水基硅氧链所具有的高表面活性,可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赋予其优异的消泡性能。
近年来,在前 3 代消泡剂基础上,又发展出第 4 代消泡剂——聚醚改性有机硅类。该类消泡剂是通过化学接枝改性技术在聚硅氧烷链上引入聚醚链段制备而成,兼具有机硅类消泡剂和聚醚类消泡剂的特性。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进入起泡体系后,由于硅氧烷链段和聚醚链段对起泡液的憎、亲性能不同,聚醚改性有机硅会呈现一定的自乳化性,结构中聚醚链段伸展于外部而聚硅氧烷链段卷曲于内部。在自乳化作用下,消泡剂可以迅速并均匀地分散于起泡液内,更加全面地发挥其消抑泡能力。
- 上一篇:造纸制浆泡沫产生原因
- 下一篇:选对造纸消泡剂对造纸生产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