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如何“落地生根”?,佛坪农家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凯发体育国际

服务热线:0916-8915998

智慧农业如何“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6-04-12 有1223人点击

智慧农业目前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热词,并成为国家农业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热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很多做农业的朋友对智慧农业这一块也非常的关注。但究竟什么是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又如何“落地生根”?

1何为“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

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了解农作物对土壤水分、温度,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要求,对农作物的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即实现生产的智能化。 

另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不仅仅包括生产的智能化,还要求流通智能化,主要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智能化必须依托相应的技术和设备。

生产智能化主要是农业生产环境的精准感知、监测控制、决策管理,通过布设于农田、温室、园林等目标区域的大量传感节点,实时地收集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以及土壤水分、电导率等信息并汇总到中控系统。农业生产人员可通过监测数据对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投放农业生产资料,并根据需要调动各种执行设备,进行调温、调光、换气等动作,实现对农业生长环境的智能控制。流通的智能化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农产品可视化品质溯源系统、智能化冷链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等手段,实现物流环节的全程可控,精准了解供需信息,指导企业经营。流通的智能化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2智慧农业发展瓶颈

资金投入是困扰农业物联网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物联网发展面临资金难题。农业是弱势产业,生产条件可控性差,这决定了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明显不同于在工业等领域,导致了其发展初期受资金制约严重。

其次是技术问题,一些农业物联网的设备不够接地气,在满足农民使用需求方面需要继续探索。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研发多出自高校院所的实验室,概念性产品多,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也是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在覆盖面、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部分国产传感器性能不够稳定,经常需要校正,而且器材寿命短。

第三是人才问题,智慧农业离不开智慧的主体。目前大部分农民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感到非常陌生,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推动农民“触网”。建设一批示范基地,让农民感受智慧农业的好处,加快智慧农业应用。3智慧农业如何落地?智慧农业必须要突破发展瓶颈,只有这样才能找不到真正的发展路径,落地生根。 

第一、政府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扶持;

相关部门做好产业整体规划,强化基础平台建设。比如智慧农业的核心是建立基础数据库,政府部门要牵头建设农业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另外,与其他领域相比,农业物联网具有需求迫切、受益人数多的特点,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生产经营主体自身投入能力弱,需要政府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对农业物联网应用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刺激生产经营主体应用的积极性。而在加强外部“输血”的同时,增强农业物联网企业的“造血”功能,成为农业物联网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二、技术研发是支撑;

智慧农业的实现关键在于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针对于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智慧农业设备需要“低成本化、傻瓜化”,要适应我国的环境特点,方便农民操作。只要设备成本降低了,更加接地气了,实用性更强了,才能更进一步的推广。

第三、必须要不断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自身素质不高,根本不了解,也不知道什么是农业物联网,什么是智慧农业,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这些设备。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大对农民相关方面的培训,让农民了解智慧农业的好处,从而加快智慧农业的运用。


网站地图